image

精益創業啟動計劃

image
香港科技園精益創業啟動計劃是為期12週的體驗式學習計劃(每週三小時),旨在協助科學家和科研人員培養創業思維和轉化技術的能力。計劃以主題形式進行,由來自不同領域且經驗豐富的培訓員、行業從業員和導師等專家帶領培訓。

課程環繞精益創業模式的關鍵原則,可讓計劃成員根據科學和工程的基礎發現開發可行的商業模式,設立初創公司,將研發成果推出市場。

計劃介紹

主要內容

精益創業、商業模式設計和假設設定
最簡可行產品(MVP)
培育及籌集資金
知識產權 / 技術授權
市場分析和驗證程序
客源開發和面試技巧
演示資料和業務計劃

計劃時間線

1
前期
簡介會
2
團隊報名
參加計劃的團隊呈交意向書,並提供初步的項目資料
3
認識培養員和導師
計劃負責人約見個別團隊申請人
4
精益創業啟動計劃
5
推銷日和畢業禮

認識我們的培訓員和導師

首席培訓員 – 黄寶金教授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策略與政策系教授

培訓員 – 區恩庭先生

艾草蜂有限公司創辦人

培訓員 – 陳文茵女士

MIT Hong Kong Innovation Node 教育總監

培訓員 – 陳伊娜女士

Saltagen Ventures 投資總監

培訓員 – 徐錦輝先生

得信醫療有限公司主席

導師 – 鄭思行先生

Co-Founder / General Partner
Ooosh Tech Lab

導師 – 崔靖韜先生

香港「融.聚.歷」
創辦人

導師 – 林瑋源博士

麥瑞通醫療器械亞洲有限公司
亞洲區高級副總裁及總經理/亞太區戰略副總裁

導師 – 藍柏齡博士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上市科首次公開招股審查組 (生物技術及醫學監管) 副總裁

導師 – 羅偉能博士

信和集團
助理創新總經理

導師 – 李啟忠先生

默克药业(香港)有限公司卓越商業與準入部創新醫學業務部負責人

導師 – 梁志誠先生

威康亞洲有限公司
始創人/總經理

導師 – 李澍榮博士

匯浚發展(香港)有限公司
董事

導師 – 勞元佳先生

佳駿醫療設備有限公司
創辦人及董事總經理

導師 – 伍于祺博士工程師

富士膠片商業創新香港有限公司
首席工程師

導師 – 石義強教授

大灣區商學院
副校長

導師 – 陳建業先生

德國博醫來醫療器械有限公司
亞太區業務發展總監

導師 – 蔡明都先生

ParticleX粒子創投
首席探索官

導師 – 黃君南先生

匯系發展有限公司
經理

導師 – 黃亮博士

Alliance of Technology Transfer Professionals (ATTP)
委員

導師 – 胡百非先生

PREN
聯合創辦人及產品總監

導師 – 翁偉基先生

谷歌(香港)有限公司
谷歌雲端平台策略顧問

查看更多 查看更少

我們的導師提供了很多想法,像是如何將我們的技術轉化成為不同形式。他更指導我們如何更改目標受眾和包裝產品。

第二期計劃成員

每週的簡報會非常實用及有趣。其他團隊和導師擁有豐富商場經驗及專業知識,提供了許多有用的見解和反饋意見。

第二期計劃成員

在眼視覺研究中心,我們的主要目標是保持和恢復健康的視力。若要達到目標,我們必須將研發轉化為切實的市場項目/產品。精益創業啟動計劃計劃可以為我們提供轉化工具。

Benjamin Thompson 教授
眼視覺研究中心行政總裁

培訓員和導師就如何開辦一間新公司,為我們提供了很詳盡的資料。這點對我們很重要,因為我們在這方面完全沒有頭緒。如果沒有這個計劃為我們提供這些資訊,我們可能需要花更多時間才能達到目標。

陳志偉博士
免疫與感染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

我欣賞計劃的設計以及每兩週一次的團隊匯報安排。匯報的頻率促使團隊加緊與不同的持份者訪談,從而調整內容。

李啟忠先生
第一期第九組
醫衛大數據深析實驗室的導師

計劃很好地綜合了講課和驗證程序等豐富的內容。透過課堂,計劃成員大多可建立非常穩固的概念基礎,考慮如何驗證其假設。

勞元佳先生
第一期第三組
免疫與感染研究中心的導師

香港科技園公司的精益創業啟動計劃通過教學,讓我們了解到將產品推進至市場的思考路徑,有助我們決定目標客戶和最終用戶。

李凱林博士
第一期第五組
眼視覺研究中心的組長

精益創業啟動計劃不僅為我們提供了如何理解我們的產品或建立公司的知識或理論,也幫助我們應對各種技術難題。

許珮茵博士
第一期第三組
免疫與感染研究中心的組員

這個計劃的課程元素及策略有助創新思維和商業化的結合,增強及更新參與成員的技能與知識。導師及培訓員具豐富行業經驗,是其他同類型課程難以匹敵的秘密武器和成功要素。

崔靖韜先生
第二期第六組
智能多維數據分析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的導師

精益創業啟動計劃的宗旨是降低創業過程中技術轉化的風險,為成員灌輸創業思維、提供真實的市場反饋,因應個別狀況聚焦、改善或重新定向。作為導師,我的滿足源自一份推動香港成為創新及商業化樞杻的公民責任感。

陳建業先生
第二期第十五組
人工智能設計研究所的導師

我學會如何了解客戶的需求並提供合適的產品。除了技術,還要考慮包裝、格式和用戶界面設計。我增添了許多關於技術轉化的知識,包括價值主張圖(VPC)、 商業模式畫布圖(BMC)、授權許可,以及募投技巧。

李茵儀小姐
第二期第一組
人工智能設計研究所的組員

此計劃讓我明白在產品設計期間,必需考慮客戶需求,而與客戶會談更是其中一個收集意見的好方法。

鄭國彬先生
第二期第九組
香港工業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研發中心的組員

常見問題

香港科技園精益創業啟動計劃是甚麼?與其他創業培訓有何分別?
香港科技園精益創業啟動計劃源於美國一個同類型的計劃,旨在將科研轉化為商業成果。課程的結構以精益創業的方法為本,以支援業務模式建立、市場探索,以及研究和創新理念的商品化。
為何要參與香港科技園精益創業啟動計劃?對我有何益處?
香港科技園精益創業啟動計劃幫助團隊成員探索目標市場和細分客戶層,從而在投放重點資源前,先定義業務模式,令產品/技術可以配合市場的需要。透過這個計劃,團隊成員可在創業階段避過風險,並接觸龐大的產業網絡,運用香港科技園的資源,從而支持團隊將研發創新項目推向商品化。
誰將在計劃中擔任導師?
計劃的指導員、培訓員和導師全是學術及產業的行內人員。我們會不時邀請合適的行業專家加入指導團隊,你可瀏覽此處認識計劃的導師團。我們亦邀請經驗豐富的企業家擔任客席主講,與計劃成員分享他們的故事和見解。
我可以如何與行業導師建立聯繫?
我們會從相關產業、投資者群或大學的技術轉移處物色行內專家,邀請他們擔任導師。每個參與團隊都將與一位在團隊商業化目標市場具備相關背景和經驗的行內導師配對。除此之外,成員亦可從計劃的導師團尋求建議,從不同的專家角度獲取更多意見。
我參與計劃後,需要披露保密的研究資料嗎?
不用。報名的條件之一是你必須先有一個研究/創新項目,不過我們不需要你披露你的研究/創新的詳情或保密資料。你只需要詳述你的技術如何運作、有何優勢。
我參與計劃後,需要投入多少時間?
我們期望團隊成員積極地參與並投入計劃 ,充分地享受從中的收穫。時間上,團隊每星期大概需要撥出最少三個小時出席課堂/活動,以及進行市場研究/探索。
我們於參與計劃途中及完成計劃後,可以從香港科技園獲得更多支援嗎?
絕對可以。除了香港科技園精益創業啟動計劃外,我們還會為你安排其他香港科技園資源(例如商業/產業網絡、網上培訓/學習、資金和培育等等)。完成精益創業啟動計劃後,我們可以幫計劃成員團隊迅速接入香港科技園公司的Ideation計劃,爭取10萬港元的撥款和其他類型的支援,以便啟動開設初創公司的程序。
加入計劃前,我是否必須已經有一個研究項目/創新的概念?
由於計劃的宗旨是支持團隊成員探索目標市場和客戶細分市場,將項目商品化,因此團隊在加入計劃前已經有一個研究/創新項目會更為有利。
參加計劃前,我們需要先成立公司嗎?
不必,不過如果你已經成立初創公司,而且計劃將你的研究/創新項目商業化,我們非常歡迎你加入計劃,協助你探索市場,從而更有效地使產品/科技配合市場的需要,避開創業風險。
怎樣的團隊組成是最理想的?
我們沒有設定團隊人數的規限。不過,我們建議團隊最好有4-5名組員,以便在計劃期間一起合作,互相扶持。每組需選定一名成員擔任「創業領袖」(EL),作為團隊在科研商品化過程中的推動者。團隊中商業/商品化經驗較豐富的組員,是擔當這個角色的合適人選。
如果我獨自創業,能參加計劃嗎?
絕對歡迎,不過我們還是建議你與他人組隊,分擔工作。
組內可以有一個非技術人員(例如商業背景的人員)加入精益創業啟動計劃嗎?
可以,我們鼓勵並接受多元學科領域的人員參加計劃。
參與項目的博士後學生並非InnoHK計劃下的僱員,也可以參加精益創業啟動計劃嗎?
可以,凡是獲得InnoHK提名的學生,都歡迎參加計劃。
我該如何加入計劃?

請密切留意我們的網頁更新。你亦歡迎電郵至 institute@hkstp.org 以索取最新消息。

我們可以在線參與每週的課堂嗎?
親身出席固然更為理想,因為你可以與其他的計劃成員和導師互動。不過,計劃是以混合模式進行的,如果你不便親身出席,線上參與也無不可。
我們或不能全數出席所有的課堂,團隊的成員可以輪流出席嗎?
可以,你可以指派團隊成員輪流出席每週的課堂。若得到講者和培訓員的同意,也可以與團隊成員分享講課材料。
我可以如何取用網上培訓資料?
計劃期間,我們會將學習資料上載供計劃的團隊使用。在你正式加入計劃後,你將獲得權限/登入許可,方便你使用網上學習資源。